別說你有朋友!台灣每4個人就有1個人,傷心時找不到人說話……

時間:2018-03-01 撰文者 良醫健康網特別企劃
根據日前康健人壽公布的《360°康健指數》調查結果,高達23%的台灣人說自己雖然有朋友,但是卻沒有人可以談心,甚至還有5%的人說自己根本沒朋友,當所有朋友都只有一條短訊之遙的現代,伸手可及的便利性卻沒有助長人際關係,還有41%的人自認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在朋友上。
調查也發現,台灣人平均每天滑手機3.5小時,其中20多歲的滑世代甚至高達4.4小時,5成3的受訪者坦言沒手機無法過活,83%的受訪者認為手機能讓他們與別人保持聯繫,另外有近2成的人覺得手機令人分心。台灣地狹人稠,但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,竟然是視窗和視窗的距離。
好在康健-送您會員獨享21天健康計畫 >>立即註冊「好在康健」會員平台
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表示,不管是手機或是社群平台,都有「短、快」的特性,工具並不是問題的本身,而應該取其便利、即時等好處,例如常常只跟幾個好朋友LINE,也能達到深化人際關係的效果。
視訊、直播比短訊、貼圖好 手機也能強化人際
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,根據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,除了低層的「生理」、「安全」需求以外,「社交」及「尊重」需求都屬較高級的中階需求,但是現代人大量依賴3C工具,透過網路所得到的社交及尊重,也往往是「虛擬」的,透過文字短訊、表情貼圖互相溝通,無法達到眼對眼、面對面,甚至是非語言肢體動作的實際效果,但若是開視訊或是直播,互動的質量就較佳,但即使如此,楊聰財醫師也提醒3C族,過熱的手機溫度無法取代擁抱的體溫,牽手、親吻、擁抱的「實體」接觸,不是3C所能「虛擬」的。
3C過熱發燙的溫度 無法取代身體的溫度
不過楊聰財醫師也強調,社群平台並非全都是壞事,例如社交障礙的病患無法與人面對面,躲在螢幕及視窗之後,反而是一種階段性的保護與練習,但一般人若刻意追求臉書好友、LINE好友數的結果,反而可能出現當有真正需要時,卻是「萬人按讚、一人到場」的悲劇,曾有研究指出,一個人一輩子只需要30個朋友就足夠,所以楊聰財建議,使用3C作為人際溝通的工具時,要特別注意3大原則:
- 不能干擾睡眠:每天晚上11點到隔天早上6點是最佳的睡眠時間。
- 不影響運動時間: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建議,每天應運動15分鐘,可減少癌症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,並可延長3年壽命,而且這個方法適用於各個年齡層,不分性別,對那些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(包括吸菸、肥胖者)也一樣有用。
- 每天至少30分鐘與人實際接觸:雖然滑手機玩社群比起上網打怪、看片追劇有較多的人際互動,但仍無法取代真實世界的溝通體驗,就算老是宅在房間、黏在螢幕前,都還是要有每天至少半小時的實際互動。
楊聰財醫師舉例說明,「睡、運、吃、笑」是生活的4根柱子,若滑手機、玩社群平台的使用影響了這4根柱子的任一根,就要有所警覺將是生活失衡的警訊。
文章來源:良醫健康網授權提供
360康健指數特別企劃
- 財務壓力大,拖累台灣人整體健康;360°康健指數亞洲倒數第二
- 不願面對病痛,6成以上台灣人,喜歡自己當醫生
- 《360°康健指數》6成的人台灣夜未眠,20歲年輕人睡眠品質竟輸60歲
- 家庭不再是堡壘?台灣人家庭健康指數滑落,3成台灣人覺得虧欠家人!